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成為熱點,工業軟件作為支撐這些產業發展的關鍵也引發兩會代表關注。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磨長英呼吁,著力解決工業軟件“卡脖子”問題,減輕核心技術對國外工業軟件的依賴度。有關工業軟件自主可控、創新升級備受關注。
“在自主創新領域,從萬向到華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從模仿借鑒、基于國外技術做二次開發到大舉投入研發費用提升核心技術的自主化程度,最終實現了并跑,甚至在局部領域實現了創新趕超。”一位軟件信息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創新不能喊口號,而是扎扎實實的高比例研發投入積累出來的。在工業屬性更強更核心的領域,比如工業數據建模、虛擬仿真,涉及到一些很復雜的數學運算的核心技術,這需要行業內企業持續創新突破。而創新依賴持續高比例的研發投入,通過漸進式的技術突破與積累,不斷提升核心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產工業軟件企業高投入加碼研發
“工業軟件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國產工業軟件與國外巨頭仍有較大的差距。”上述軟件信息行業人士介紹,國產工業軟件要贏得發展,需要企業不斷地投入研發進行創新,這也是業內的共識。
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軟件開發企業近年來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例如用友網絡的研發投入總額從2015年的8.8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6.4億元;廣聯達研發投入總額由2015年的4.3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88億元;金山辦公的研發投入總額由2015年的1.9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99億元。
在工業設計軟件領域,據軟件企業中望軟件披露,近三年來,公司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報告期(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328.4萬元、8480.48萬元及1.0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9.96%、33.25%、29.91%,公司通過持續鉆研,成功構建了 ZWCAD、ZW3D、ZWSim-EM的產品矩陣,實現了工業設計、工業制造、仿真分析、建筑設計等關鍵領域的全覆蓋。2019年公司開始新一代3D CAD幾何建模內核的研發,擬進一步擴大3D CAD建模技術在高端制造業的應用,同時為面向智能建造行業的BIM技術提供底層支撐,為國內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流程工廠行業提供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3D幾何建模內核。毫無疑問,高研發投入正是自主技術突破的強有力支撐。
多管齊下推進產業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新基建“背景下,如何推動我國工業軟件行業通過創新實現破局發展引發關注。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工業軟件行業創新的基礎已經具備。從外部環境來看,企業持續投入創新離不開國家鼓勵創新政策支持。此外,社會對創新的認可、市場需求以及軟件信息人才儲備等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要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國是工業制造大國,在5G技術、工業互聯網的推動下,工業軟件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近年來,社會資本也加速對這一領域進行布局。”上述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將大大激勵企業通過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產工業軟件在一些領域已經實現彎道超車,但我們也要正視與國外軟件的差距。而對于行業內部參與者而言,研發創新是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這不僅需要企業自我造血,更需要整個行業形成共識,乃至支持。”上述行業人士指出,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保持創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企業盈利,自我造血進行自主創新,而非通過國家輸血的方式進行創新,后者也是不可持續的。據了解,前述提到的中望軟件分別于2018年、2019年獲得兩輪總值2.2億人民幣的融資,創下國內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估值最高的融資記錄之一,表明資本對國產工業軟件的認可及實質性支持。我們有理由相信,資本加持之下的國產工業軟件,在社會共同的支持與企業自身的努力之下,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